
当前的新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其实是两个几乎独立的市场体系,最好不要用过去的逻辑把它们混为一谈。肯定会有人反驳说,如果二手房卖不掉,哪来的钱去置换新房?

没有置换需求,市场还怎么循环?今天就结合实际情况,给大家讲讲为啥现在换房的这套逻辑行不通了。
置换链断了
简单来说,有以下几点核心结论:
第一,过去支撑楼市不断向上的置换链,现在已经彻底断了;
第二,置换链一断,想一步一步往上换,最后换到豪宅的路子,根本走不通了;
第三,既然无法通过二手房置换获得资金,普通人也就很难再进入新房或豪宅市场;
第四,其结果是大量老旧二手房陷入 “无人接盘” 的困境,而新房和豪宅市场的走势,也与大多数人再无关系。
很多人反复在问,市场什么时候见底?其实国家也希望尽快企稳。我们常强调 “有形的手” 力量很强,但指望政府直接命令 “不准降价” 、完全冻结市场,显然不现实。
既然房价能连续上涨二十年,为什么不能有连跌 20 年的调整周期?当然,“连跌 20 年” 只是一种假设,未必真那么极端,但下行阶段确实可能比想象中更长。
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,最近很多城市的二手房市场出现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:一部分房源价格 “自由落体” ,没有最低只有更低;另一部分房主选择 “躺平” ,宁可挂着也不愿降价。
但挂其实也没有用,政策层面还在推动租赁住房入市,进一步稀释了二手房的稀缺性。
这一切的根源,在于支撑中国房地产多年上涨的 “置换链条” 已经运转不下去了。
我们来回想一下,过去楼市是怎么火起来的?经济高速增长、居民收入提升、杠杆率上升、城镇化推进……这些是宏观背景。但微观上最关键的是,存在一个清晰的置换路径:从小城镇到大城市,从刚需盘到改善盘,再到豪宅。
举个例子。一个来自小县城的年轻人,努力攒钱在北京回龙观买下第一套刚需房。原房主拿到钱后,去北四环换一套更好的;
而那位改善业主,可能又拿着卖房的钱置换到了望京;望京的房主,或许进一步换到了顶级地段,甚至去海外置业。

底层购买力开始减少
这个链条要持续,就必须每一环都有人接盘。最底层的购买力来自城镇化过程中进城的农民、小镇青年。他们用积蓄买下县城的房子,原房主才能向上置换。但问题是,这个基础现在已经不稳了。
我国的城镇化率目前已达到 67% ,国家的目标也只在 70% 左右,也就是说,农村可转移人口已经非常有限。真正有能力和意愿进城的那部分人,大多早已完成购房。留在农村的更多是老年人或缺乏购房能力的人群。指望他们再去接盘县城房产,非常不现实。
底层的刚需一旦消失,整个置换链条就会从下端开始崩塌。县城房子卖不掉,地级市就缺乏置换动力;地级市动不了,省会和新一线城市也会受到影响。最终,哪怕是北京、上海这样的核心城市,也会感受到传导而来的压力。
很多人说,就算小城市不行了,大城市总永远涨吧?但真实情况是,没有成交,就没有价格。很多中小城市二手房早已是有价无市。
哪怕你在老家有好几套房,如果不能变现,又拿什么去一线城市置业?一旦所有人都想套现离场,只会引发价格踩踏。
这就导致一个结果:真正的豪宅市场,将来只会属于那些不需要依赖卖旧买新的人,也就是真正的高净值人群。而普通人哪怕拼命置换,也会发现始终差一口气。新房和豪宅涨得再高,其实也和你无关了。
此外,我还想谈谈 “刚需” 这个词。我们常说 “自己是刚需,所以不怕跌” ,但其实很多人对 “刚需” 有误解。住房是刚需,但拥有产权不是。
如果是真刚需,涨跌应该无所谓,因为你只是要住。但为什么房价一跌大家就焦虑?说明很多人潜意识里还是把房子当作资产,希望 “只能赚不能赔” 。这其实是一种 “伪刚需” 心态,那就是嘴上说自住,心里想投资。
真正急迫的刚需,比如结婚、子女上学,其实占比很小。大多数人所谓的 “刚需” ,其实是建立在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之上的。一旦跌了,就不刚了。这种心态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。
接受房子会折旧会贬值
我常建议关心楼市的朋友,不妨也去看看股市。楼市与股市虽有不同,但某些市场规律是相通的:下跌行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,市场筑底需要时间,不是简单说一句 “到底了” 就能马上反转的。
就像 2007 年 A 股 6000 点跌到 3000 点,很多人以为已经见底,没想到还有下半场。楼市调整的时间与深度,也可能超出很多人预期。
说这些,不是在唱空,而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市场阶段的转变。在我看来,今后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场会更加分化。新房就像奢侈品,买了就得接受它是消费,会折旧,会贬值。

如果你要买,就得做好心理准备:它到你手里就是二手,再转手就得降价。
而如果你仍然持有二手房,尤其是地段、品质都不突出的类型,就不要还对大涨抱有幻想。要么接受现实、降价出手,要么继续持有,但别指望它还能带来财富增值。
这个世界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,也没有畅通无阻的置换链。认清阶段、调整预期,比盲目追问 “什么时候见底” 更重要。2025年了,我们是时候换一种思路看待房子了:它是家,是生活,但不一定非要是投资赚钱的工具。
只有当我们用更平和的心态看待住房,市场才能真正回归理性。
要是你手里有二手房,别再指望它能涨多少,先想想怎么能合理出手;要是没房,也别着急,现在不是追高的时候,先攒够钱,等市场稳了再说。楼市早就不是闭着眼买都赚的时代了,认清现实,才是对自己的钱负责。
粤有钱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